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家述评
  • 专家述评
    刘再毅, 石镇维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医学影像构建的人工智能(AI)系统已在疾病诊疗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能。然而,距离临床应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就医学影像数据标准化、模型泛化性、生物学可解释性、医学数据孤岛与隐私保护等方面来探讨医学影像AI的进展与未来。在未来的工作中,有必要引入更多新技术、新理论,构建高效、泛化性强的医学影像AI标准化数据库,积极推进医学影像AI在疾病诊疗领域的临床应用。

  • 论著
  • 论著
    倪民桦, 李泽阳, 谢昊, 于瀛, 杨洋, 朱俊玲, 颜林枫, 崔光彬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2型糖尿病(T2DM)病人脑内铁含量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不伴MCI的T2DM病人27例(T2DM组)及健康对照30例(HC组),2组性别、年龄相匹配,均进行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评估并完成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在QSM图上手动勾画兴趣区(ROI),包括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红核、黑质、小脑齿状核,测定每个ROI内磁化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和ROI内磁化率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组内同一脑区双侧ROI的磁化率值。以年龄、性别、教育年限作为协变量,在T2DM组中对2组间存在差异的量表评分和磁化率值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与HC组相比,T2DM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中的命名能力评分及右侧丘脑磁化率值较低,MoCA量表抽象能力评分较高(均P<0.05)。双侧脑区磁化率比较显示,T2DM组的左侧齿状核磁化率值高于右侧,HC组的右侧黑质磁化率值高于左侧(均P<0.05)。T2DM组的右侧丘脑磁化率值与MoCA量表内抽象能力评分呈负相关(r=-0.548,P=0.005)。结论 不伴MCI的T2DM病人以右侧丘脑铁含量降低为主,且与部分认知功能异常相关,丘脑铁沉积改变可能成为T2DM病人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像学标志。

  • 论著
    谭邦国, 王晶, 陈小倩, 陈天武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肝脾及门静脉MRI形态学特征的新模型预测乙肝肝硬化继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OVB)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10例连续性乙肝肝硬化病人的肝脾及门静脉MRI形态学特征及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7∶3的比例将病人分为训练集(147例)和验证集(63例)。2年随访期内,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有47例和21例发生OVB。在训练集,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有和无OVB病人间肝脾及门静脉MRI形态学特征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OVB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OVB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最后在验证集通过Kappa检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集中,OVB病人肝右叶及全肝体积小于无OVB病人(均P<0.05),左内叶、左外叶及尾叶体积在有和无OVB的病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VB病人脾体积、脾体积与各肝叶体积的比值、门静脉系统直径及腹水发生率均大于无OVB病人(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右叶体积、胃左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以及腹水(比值比分别为0.994、2.24、1.571及3.983,均P<0.05)是OVB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建立的Logistic模型预测OVB的效能极佳(AUC=0.934)。在验证集,预测模型效能也极佳(κ=0.828)。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模型预测继发于乙肝肝硬化的OVB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 论著
    陈军, 平勇, 华蓓, 杨光, 韩捧银, 李智岗, 袁涛, 全冠民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对比增强能谱 X 线摄影(CESM)强化参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基于CESM的BI-RADS再分类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乳腺肿块样病变的女性病人152例,平均年龄(49.42±10.06)岁。根据CESM减影图及伪彩图进行强化程度定性评分和强化参数测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及其早期和晚期的强化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强化参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并筛选出最优强化参数。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低能图BI-RADS分类、经强化评分调整后BI-RADS再分类、经最优强化参数调整后BI-RADS再分类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良恶性肿瘤间内外斜(MLO)位最小强化灰度值(EMLO-mi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强化参数均显示乳腺恶性肿瘤高于良性肿瘤(均P<0.05)。ROC分析显示,头尾(CC)位强化评分的AUC值高于MLO位(P<0.05),CC位相对强化灰度差值(ECC-ds)及相对强化灰度比值(ECC-rs%)的AUC值高于其他强化参数(均P<0.05)。CC位经强化评分调整的BI-RADS再分类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度高于CC位经最优强化参数调整的BI-RADS再分类,高于MLO位BI-RADS再分类和低能图BI-RADS分类。乳腺恶性病变中早期平均强化灰度值(Emean)、Eds、Ers%高于晚期(均P<0.05);而乳腺良性病变中的早期Emean、Eds、Ers%低于晚期各值(均P<0.05)。结论 ECC-ds及ECC-rs%能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乳腺肿块的强化特征。基于CESM的BI-RADS再分类在乳腺肿块形态学特征基础上联合强化程度等功能学参数,明显提高了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 论著
    汪琼, 姜阁阁, 沈晶, 伍建林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长期动态CT随访了解肺磨玻璃结节(GGN)的生长及演变规律,明确影响其生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通过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出现持续GGN且后续随访至少5年的病人120例(共计174个GGN),其中男30例,女90例,平均年龄(59.85±12.45)岁。随访中位时间为1 947 d。根据随访期间结节是否有增长将病人分为增长组(42例,58个GGN)及稳定组(78例,116个GGN)。收集记录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及GGN的CT影像特征,2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及2种GGN的CT影像特征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作为输入变量进行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2名医师测量数据(GGN平均直径及CT值)的一致性。结果 2组间一般资料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74个GGN中有58个(33.33%)出现增长,随访中位时间为1 303 d,有13个GGN(7.5%)在稳定5年后仍出现增长。2组GGN间初始直径、初始CT值、实性成分、胸膜凹陷征、主血管穿行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分叶征、结节形态及结节-肺界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GGN初始直径≥7 mm、有主血管穿行或空泡征是影响其增长的独立风险因素[风险比(HR)分别为3.251、5.085、2.053,均P<0.05]。2名医师测量GGN平均直径及平均CT值的一致性均较好(均ICC>0.9)。结论 大多数肺GGN呈缓慢惰性生长,当GGN具备增长风险因素时需合理安排定期CT随访的周期,建议视增长情况采取必要的临床干预措施。

  • 综述-神经放射学
  • 综述-神经放射学
    杨燕, 白岩, 魏焕焕, 王梅云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僵直少动型帕金森病(AR-PD)病人更易出现运动障碍且预后较差。多模态影像技术为评估PD病人大脑结构及功能改变提供了无创手段。经颅磁刺激(TMS)作为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刺激脑区的兴奋性达到改善PD运动症状的效果。总结AR-PD的临床特征,并就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结构MRI、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和扩散张量成像等多模态MRI以及核医学技术对AR-PD的脑机制及其在AR-PD TMS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综述-神经放射学
    陈雨薇, 刘念, 黄小华, 杜青林, 贾清, 岳汛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非自杀性自伤(NSSI)是指没有自杀意图且以自伤行为为主的精神障碍,脑功能MRI(fMRI)可揭示NSSI病人的异常脑活动特征。静息态fMRI的不同功能连接模式对NSSI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不同任务状态的fMRI的异常脑激活可评估NSSI病人的脑功能改变。就不同分析方法(基于种子点、独立成分分析和图论的分析方法)的静息态fMRI连接模式和不同任务状态(情绪、社交和奖赏任务)下fMRI的脑活动在NSSI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综述-心胸放射学
  • 综述-心胸放射学
    谭运择, 罗松, 智琲琲, 蔡军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肺动脉高压(P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可导致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影像学检查是PH的主要诊断方法,在其早期诊断、疗效评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21年1月,Fleischner学会推出了关于无创影像学评估成人PH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意见书,其内容涵盖PH的临床分类、影像学特征以及影像学在PH治疗管理中的作用,为PH病人在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影像学评估提供了系统性的建议,对其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 综述-心胸放射学
    王泽文, 张龙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可以明确病人是否需要进入导管室检查或治疗,可视化斑块特征及预测PCI术后风险;术中可以提供精确的冠状动脉解剖特征和病变特征,协助选择PCI器材和手术方式;PCI术后利用CCTA可以检测支架内再狭窄。就CCTA在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综述-心胸放射学
    陈娇, 唐春香, 张龙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术前心脏风险分层有利用改善手术的临床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最常应用的无创影像技术在非心脏手术病人的应用中有重要价值。就CCTA在非心脏手术术前风险分层中的潜在适用人群、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以利于认识其临床价值、解释结果和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 综述-乳腺放射学
  • 综述-乳腺放射学
    魏玲, 江林, 马学进, 李仕广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MRI已经成为诊断乳腺癌较为敏感的无创性检查技术,定量MRI包括动态增强MRI(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合成MRI(SyMRI)、氢质子MR波谱成像(1H-MRS)、MR弹性成像(MRE)、血氧水平依赖MRI(BOLD-MRI)等,可以对乳腺癌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有助于诊疗策略制定、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就定量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综述-乳腺放射学
    董测测, 许茜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乳腺癌的进展、治疗疗效及预后受多种预后因素的影响。扩散加权成像(DWI)无创,且能够定量显示组织水分子扩散受限情况,尤其随着多种DWI数学模型的提出,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体内水分子的真实扩散情况,因此在乳腺癌分子生物标志物表达状态、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状态等相关预后因素的预测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就不同肿瘤相关DWI模型在乳腺癌多种预后因素预测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综述-乳腺放射学
    张慧慧, 都丽娜, 伍建林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影响病人治疗方案选择和临床预后。相较于传统影像特征,动态增强MRI(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直方图可以深入挖掘肿瘤内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的信息,提供更多反映肿瘤异质性的量化指标,从而提供更多有价值、可靠的临床诊疗及决策信息。就DCE-MRI和DWI直方图分析应用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预后因素及新辅助治疗疗效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腹部放射学
  • 综述-腹部放射学
    李卓府, 康立清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肝脏是其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目前传统影像学在发现结直肠癌隐匿性肝转移灶、预测异时性肝转移及评估治疗反应方面仍有不足。影像组学可从医学图像数据中挖掘并提取肉眼难以分辨的信息,反映肿瘤内部异质性特征,从而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测、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就影像组学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泌尿生殖放射学
  • 综述-泌尿生殖放射学
    段志青, 方少伯, 王绍武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缺氧是宫颈癌的不利因素之一,在评估肿瘤快速生长、转移、放化疗抵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多种病理机制可导致宫颈癌缺氧。近年来由于MRI具有无创性及可重复测量的优势,在反映缺氧机制、表征缺氧状态及评估缺氧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就多模态MRI应用于宫颈癌缺氧及缺氧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综述-泌尿生殖放射学
    张靓雯, 王青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案和预后管理完全不同,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MRI是诊断子宫肿瘤的重要影像方法,尤其是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扩散峰度成像(DKI)、灌注加权成像(PWI)、MR波谱成像(MRS)、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等功能MRI及影像组学,在子宫良恶性肿瘤鉴别、病理分型分级和分子变化等方面可以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就MRI在鉴别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综述-放射技术学
  • 综述-放射技术学
    邓燕, 王卫卫, 刘含秋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脊神经丛各组成支神经细小,周围结构复杂,脊神经丛的MR成像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常用于脊神经丛成像的MRI技术包括多种重T2WI抑脂序列、扩散张量成像(DTI)、扩散峰度成像(DKI)、计量T2值的T2-mapping和三维神经鞘信号增高并背景抑制弛豫增强的快速采集定量成像(3D SHINKEI-Quant)、磁化转移率(MTR)成像等。此外,对比剂成像、显微神经成像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对上述MRI技术在脊神经丛中的臂丛及腰骶丛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综述-放射技术学
    赵宝连, 涂文婷, 范丽, 萧毅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双层探测器光谱CT是目前唯一的探测器驱动的双能量CT,具有辐射剂量低、对比剂使用剂量低、影像质量高、能量解析准确的优势。其在减少头颈部CT影像的金属伪影、提高隐匿性病变的检出、改善头颈部血管的显示、评估血管斑块负荷、鉴别不同头颈部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就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头颈部影像质量改善、脑卒中诊治、颈动脉粥样硬化、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临床探究与评析
  • 临床探究与评析
    李亚军, 胡伟杰, 吴超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全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鉴别子宫平滑肌肉瘤与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子宫平滑肌肉瘤病人与20例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病人的术前MRI影像,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比较2组病人的常规MRI特征。采用Firevoxel软件在DWI上逐层勾画兴趣区(ROI)并生成全病变ADC直方图,记录ADC最小值(ADCmin)、ADC平均值(ADCmean)、ADC最大值(ADCmax),不均匀性、偏度、峰度、熵,ADC第1、5、10、25、50、75、90百分位数(ADC1st、ADC5th、ADC10th、ADC25th、ADC50th、ADC75th、ADC90th)。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2组间常规MRI特征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C直方图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较子宫平滑肌肉瘤更多表现为边缘光滑,但更少出现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或低信号、DWI高信号或信号不均(均P<0.05)。子宫平滑肌肉瘤的不均匀性高于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而ADC1st、ADC5th、ADC10th和ADC25th小于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均P<0.05)。不均匀性鉴别两者的AUC值最高(0.782),当不均匀性取0.226作为最佳诊断阈值时鉴别两者的敏感度最高(78.57%),而特异度较低(80.0%)。结论 全病变ADC直方图分析有助于术前鉴别子宫平滑肌肉瘤与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

  • 临床探究与评析
    郑星星, 张转敏, 李薇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小管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MTSCC的影像表现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超声示MTSCC为低回声包块,有明显“球体感”,向外突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可见包块周边有血流信号。肾动脉CT血管成像示肾动脉从肿块边缘弧形绕行。MRI平扫显示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边界清楚,呈浅分叶;增强扫描病变皮质期轻度强化,髓质期强化程度有所增高,延迟期强化达到峰值,但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肾组织。结论 MTSCC的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充分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对其早期诊断。

  • 国际期刊连线
  • 国际期刊连线
    2023, 46(1): 103-114.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国际期刊连线
    2023, 46(1): 115-124.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