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郭雅雯, 王晓楠, 曹宇, 王瑞航, 姚升娟, 孙彤彤, 倪红艳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根据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测得的R2*值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的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探讨定量测量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所有病人均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根据病情进展状态将病人分为3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1例,乙肝肝硬化(LC)组44例,LC合并肝细胞癌(HCC)组32例。另外纳入正常对照(NC)组2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了MRI多回波Dixon序列扫描,测量其肝实质R2*值和PDFF;测量HCC病人病灶处的R2*值和PDFF,获取所有LC病人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R2*值和PDFF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HCC组病灶与邻近正常肝组织的R2*和PDFF。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所有受试者R2*值与PDFF,及LC病人Child-Pugh评分与其R2*值、PDF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LC组、HCC组R2*均高于NC组(均P<0.05),HCC组R2*高于CHB组(P<0.05);HCC组PDFF高于NC组(P<0.05)。其余2组间R2*和PDF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HCC病人病灶处的R2*低于邻近正常肝组织(P<0.05),而两者PD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受试者R2*与PDFF呈正相关(r=0.558,P<0.05),LC病人肝脏R2*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336,P<0.05),PDFF与Child-Pugh评分无相关性(r=0.102,P>0.05)。结论 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可出现肝脏铁沉积和脂肪变性;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癌变病灶表现为肝脏富铁背景下的乏铁灶。

  • 论著
    王智, 李长波, 王斌杰, 吕蓉
    2022, 45(3): 255-258;277. https://doi.org/10.19300/j.2022.L19397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 v2018)中肝细胞癌(HCC)的特异性辅助征象替代主要征象中的阈值增长后,其中的LR-5对HCC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未经治疗并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Gd-EOB-MRI)且经病理证实的HCC和其他肝内恶性肿瘤(OM)病人262例共262个病灶。由2名放射科医师依据LI-RADS v2018对病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HCC和OM病灶中伴和不伴阈值增长的病灶大小;分析HCC和OM病灶间主要和辅助影像征象的差异,并确定HCC特异性辅助征象。分别计算标准LI-RADS v2018以及HCC特异性辅助征象替代阈值增长后LR-5对HCC的诊断效能,并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其差异。结果 262个病灶中,HCC 187个(71.4%),OM 75个(28.6%)。共47个HCC和29个OM病灶用于阈值增长评价,其中22个HCC和14个OM病灶出现阈值增长。HCC和OM病灶中,伴有阈值增长的病灶直径均小于不伴阈值增长者(均P<0.05)。主要征象中,OM较HCC更常见阈值增长;辅助征象中,HCC较OM更常见结中结和病灶内含脂(均P<0.05)。以结中结和病灶内含脂作为特异性辅助征象替代阈值增长,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5.4%、88.6%、81.0%和74.9%、89.3%、81.0%,诊断效能与标准LI-RADS v2018(74.3%、88.6%、80.4%)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当阈值增长被HCC特异性辅助征象替代后,并未影响LI-RADS v2018诊断HCC的效能,即阈值增长可以被结中结和病灶内含脂替代。

  • 论著
    徐雅慧, 谢双双, 王建, 李思聪, 刘佳鑫, 张雅敏, 叶兆祥, 沈文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增强CT影像组学列线图在鉴别单发肝细胞癌(HCC)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来自2个医疗机构共152例单发HCC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并记录GPC3表达水平。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106例病人资料作为训练集(GPC3阳性83例、阴性23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46例病人资料作为验证集(GPC3阳性35例、阴性11例)。对所有病人术前1个月内增强CT影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在训练集中,对所有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并得到最优子集,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比较GPC3阳性组和阴性组间临床资料[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等]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GPC3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将获得的临床信息及Radscore分别建立临床列线图、影像组学列线图及联合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列线图对GPC3表达状态的预测能力,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列线图间的诊断效能,并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列线图的临床价值。使用验证集数据对列线图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AFP、CA199、Radscore是GPC3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8.503、1.090、13 300.044,均P<0.05]。校准曲线显示联合列线图对GPC3阳性表达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一致性良好。训练集中,联合列线图的AUC(0.918)高于影像组学列线图(0.842)和临床列线图(0.787)(均P<0.05),联合列线图的敏感度最高,而临床列线图的特异度最高;验证集中,联合列线图的AUC(0.896)高于影像组学列线图(0.726)和临床列线图(0.803)(均P<0.05),联合列线图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阈值概率处于16%~86%时,联合列线图的临床净获益高于临床列线图和影像组学列线图。结论 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可以术前鉴别单发HCC GPC3阳性和阴性表达,联合列线图进一步提高了预测效能。

  • 论著
    车小双, 刘大亮, 吴昆鹏, 李钊, 王铭君, 张馨燕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术前胆囊癌CT影像特征对预测胆囊癌淋巴管浸润(LVI)的价值,构建预测胆囊癌LVI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接受术前增强CT检查的胆囊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病人按6︰4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72例,验证集44例。根据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LVI阳性组及LVI阴性组。由2位放射科医生评估训练集及验证集的CT影像特征,包括肿瘤基底浸润胆囊壁范围、影像T分期和N分期、有无胆囊结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比较2组病人中各项CT征象的差异性,并对训练集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绘制校准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决策曲线评价其临床净获益。结果 训练集及验证集中,LVI阳性组的CT影像N分期、肿瘤基底浸润胆囊壁范围、T分期均显著高于LVI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像N分期、T分期、肿瘤基底浸润胆囊壁范围为LVI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肿瘤基底浸润范围的得分最高,其次是N分期,再次是T分期。决策曲线分析显示模型的净获益良好,训练集和验证集中CT影像特征预测LVI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28(95%CI:0.721~0.907)、0.752(95%CI:0.599~0.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AUC的截断值为0.521时,模型在训练集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29和0.892;验证集AUC的截断值为0.432时,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8和0.654。结论 联合T分期、N分期及肿瘤基底浸润范围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胆囊癌LVI。

  • 论著
    徐翯, 张雪君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比值法鉴别诊断前列腺移行区的前列腺疾病,并对前列腺癌(PCa)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纳入97例前列腺疾病病人,包括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为发生于移行区的PCa病人35例[平均年龄(65.4±9.3)岁]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人62例[平均年龄(61.2±10.8)岁],并进行肿瘤组织Gleason评分。根据Gleason评分确定PCa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并进行高低风险划分。所有病人均行IVIM-DWI检查,测量前列腺移行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和纯扩散系数(D)值,计算病灶区与对侧非病灶区相应2个参数的比值(ADCratio和Dratio)。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ADCratio和Dratio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Cratio和Dratio的诊断效能。结果 PCa组病灶区的ADC值和D值均低于对侧非病灶区(P<0.05),而BPH组病灶区ADC值、D值与对侧非病灶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a组的ADCratio和Dratio值均小于BPH组(均P<0.05)。PCa高风险组的ADCratio和Dratio均低于低风险组(均P<0.05)。ADCratio为0.782时鉴别移行区PCa和BP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更高(0.925),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2%、89.0%、90.1%; ADCratio为0.707时鉴别有无临床意义PCa的AUC更高(0.846),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0.2%、91.1%、87.4%。结论 通过IVIM-DWI比值法计算得出的ADCratio和Dratio对移行区PC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Gleason分级,但尚不能在临床治疗中代替穿刺活检。

  • 论著
    丁恩慈, 郭建华, 沈婕
    2022, 45(3): 278-283;331. https://doi.org/10.19300/j.2022.L18853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18F-FDG、18F-NaF、68Ga-DOTA PET/CT对不同月龄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小鼠的易损斑块进行显像,探讨3种显像剂检测易损斑块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高脂喂养ApoE基因敲除小鼠及普通饮食C57BL/6小鼠各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高脂1组、高脂2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高脂1组及对照1组于喂养18周时、高脂2组及对照2组于27周时均行18F-FDG、18F-NaF、68Ga-DOTA PET/CT检查,显像结束后分别进行游离腹主动脉显像及病理分析。各组测得PET/CT上腹主动脉斑块标准摄取值(SUVmax、SUVmean)、本底SUVmax、本底SUVmean及靶本比值(TBR-SUVmax、TBR-SUVmean)。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高脂1组和高脂2组相比,18F-FDG显像上,高脂2组的本底SUVmax及SUVmean高于高脂1组,TBR-SUVmax和TBR-SUVmean均低于高脂1组(均P<0.05),2组间18F-FDG的SUVmax、SUV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8F-NaF显像代谢参数均较高,68Ga-DOTA 显像代谢参数均较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脂组18F-FDG、18F-NaF和68Ga-DOTA PET/CT代谢参数比较显示,SUVmax、SUVmean、本底SUVmax及本底SUVmean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18F-NaF的上述参数均高于18F-FDG显像,18F-FDG及18F-NaF均高于68Ga-DOTA(均P<0.05),但3种显像剂间TBR-SUVmax、TBR-SUVmea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和18F-NaF的PET/CT可以识别易损斑块,18F-NaF较18F-FDG表现出更高的SUVmax,识别斑块更加敏感,可作为早期甄别易损斑块的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 国际科研聚焦
  • 国际科研聚焦
    郭翔, 唐春香, 张龙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是一个由英国政府发起并建立的大型生物医学队列研究数据库。该数据库招募了全英国50万名参与者,通过采集生物样本和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获得了基于大样本人群的遗传、生活环境和健康数据,并在官网定期公开和更新这些数据。UK Biobank可供全球获得授权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访问,主要用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为主的各项研究。目前发表的研究论文超过2 300篇,对于探究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改善公共健康具有重要贡献。就UK Biobank的发展历程、项目设计、相关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进行介绍。

  • 综述-神经放射学
  • 综述-神经放射学
    刘宇, 庞惠泽, 陈博宇, 范国光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年龄相关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相较于仅依靠视觉分析及低维度信息的传统影像诊断模式,影像组学可以通过高通量计算快速挖掘医学图像中更深层次的信息,已成为PD研究中的新兴手段,在PD的诊断、分型、进展评估及结局预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就影像组学的概况及在P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神经放射学
    谯金果, 吴昊, 张伟国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肿瘤细胞内的13C代谢广泛改变,可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超极化13C-MRI能够在分子层面监测组织中13C的代谢,具有快速、非电离、实时成像的特点,可以对病变代谢通路特异性变化进行评估。结合超极化13C-MRI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血脑屏障对于超极化13C-MRI在胶质瘤诊断中的影响,重点介绍多种超极化生物探针分子在实验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及其潜在价值。

  • 综述-神经放射学
    张可心, 袁涛, 王颖杰, 全冠民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高级别胶质瘤(HGG)治疗后可发生假性进展,但常规MRI对HGG假性进展的诊断价值有限。目前多种功能MRI技术已用于HGG假性进展与真性进展的鉴别诊断,包括扩散成像、1H-MR波谱成像(MRS)、灌注加权成像(PW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等,联合这些功能MRI技术及人工智能可进一步改善诊断效能。就这些功能成像及其参数在假性进展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神经放射学
    倪民桦, 颜林枫, 崔光彬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脑微出血(CMB)常见于脑小血管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在病理上,CMB区域存在含铁血黄素沉积。定量磁化率图(QSM)可对这类超顺磁性物质精准定量,从而为CMB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工具,且在疾病严重程度分级和预后判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述QSM用于诊断脑淀粉样血管病(CAA)、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aD)、多发性硬化(MS)、前哨性头痛(SH)、创伤性脑损伤(TBI)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MB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 综述-心血管放射学
  • 综述-心血管放射学
    汤泽辉, 刘佳, 张欣, 史河水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心脏淀粉样变性(CA)是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累及心脏引起心脏损害的一种严重的疾病。心脏磁共振(CMR)具有多方位、多参数、无创、无辐射、高软组织分辨力的检查优势,在CA的早期诊断及不同亚型的鉴别、临床风险分层、治疗后的心肌反应监测、心肌淀粉样蛋白负荷评估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就CMR在CA的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心肌应变、组织特征评估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心血管放射学
    曾上予, 陈宏伟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管壁切应力(WSS)属于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演变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WSS的基本概念及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重点探究基于血管内成像技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等影像学技术的WSS研究现状,以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模型在预测斑块进展、破裂并评估血流动力学风险中的价值,以提高识别责任斑块的效能,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重要帮助。

  • 综述-腹部放射学
  • 综述-腹部放射学
    于静, 崔倩, 季倩, 沈文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直肠MRI是直肠癌术前分期的首选检查方法。高分辨T2WI可显示直肠癌的位置、形态及信号,通过判别肿瘤的浸润深度来评估直肠癌的T分期;还可以识别直肠癌壁外血管内侵犯、环周切缘阳性等预后不良因素,从而指导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增强T1WI可显示病变区是否存在完整的黏膜下强化带,结合形态学特征准确地区分T1及T2期肿瘤。基于直肠壁各层及周围结构的MRI征象,对直肠MRI评估直肠癌术前局部T分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腹部放射学
    李倩, 唐茁月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隐匿且侵袭性强,5年生存率较低。影像组学能提取大量肉眼无法识别的影像特征,无创地对肿瘤异质性进行全面定量分析,目前已逐步应用于胰腺导管腺癌的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及疗效评估、预后预测等方面。就胰腺导管腺癌影像组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综述-腹部放射学
    王琳霞, 张小明, 李文波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胰腺脂肪浸润与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有相关性,通过测量胰腺的脂肪含量可以评估胰腺的脂肪浸润情况,对T2DM的预防、早期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相对于组织病理学活检技术,通过影像学方法测量胰腺脂肪含量具有安全、简单、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就基于超声、CT及多种MRI脂肪定量技术在胰腺脂肪浸润与T2DM相关性分析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综述-骨肌放射学
  • 综述-骨肌放射学
    孙焱, 雷新玮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CRMO)是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自身炎症性骨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CRMO早期X线表现可正常,中晚期呈进行性长骨干骺端骨质破坏、硬化或骨皮质增厚等骨髓炎改变。全身MRI检查发现多灶性、对称性骨病,或锁骨、下颌骨单发病变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就CRMO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全身MRI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分子成像
  • 综述-分子成像
    张彩, 叶兆祥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荧光成像技术可实时获取手术过程中血管、淋巴结以及肿瘤组织等信息,有助于发现白光条件下无法识别的微小病灶,可精准定位肿瘤部位和边界,辅助医生在术中做出更准确的决策,从而降低手术切缘阳性率。就荧光成像术中导航的发展现状、临床常用的荧光探针及特点、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和临床应用,以及该技术的局限性和应用前景予以综述。

  • 图文讲座
  • 图文讲座
    黄梦庭, 李欣, 雷萍, 韩萍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发病率低,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CT肠道成像对显示小肠淋巴瘤及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PSIL常需要与其他小肠病变鉴别,一类是以肠壁增厚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即肠道炎性病变(克罗恩病、肠结核等);另一类以肠道的息肉或结节状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小肠肿瘤(恶性/潜在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对PSIL 与上述两类疾病的CT鉴别诊断作一介绍。

  • 临床探究与评析
  • 临床探究与评析
    王小玲, 张玲, 罗萍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皮肤Merkel细胞癌(MCC)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皮肤MCC的MRI表现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RI平扫显示右大腿中下段内侧皮下分叶状肿块,T1WI呈低信号,T1WI脂肪抑制(FS)序列呈高信号,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FS序列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内部见分支样低信号影。MRI可见病灶邻近皮肤增厚,皮下脂肪见网格样影。MRI增强检查显示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皮肤MCC的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MRI上病灶内分支样低信号影可能对早期诊断具有特异性。

  • 国际期刊连线
  • 国际期刊连线
    2022, 45(3): 351-362.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国际期刊连线
    2022, 45(3): 363-372.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