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9年, 4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9-15
论著
综述-神经与头颈放射学
综述-腹部放射学
综述-泌尿放射学
标准与解读
临床探究与评析
国际期刊连线
全选
|
论著
Select
论著
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估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实验研究
黄朝霞 段庆红 焦俊 雷平贵 廖洪勇 罗艳
2019, 42(5): 507-511.
https://doi.org/10.19300/j.2019.L70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肝纤维化的价值。
方法
共60只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通过喂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建立正常和不同阶段NAFLD兔模型。采用SWE测量肝脏弹性模量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解剖取肝组织用于病理评估。光镜下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并根据NAFLD活动性评分(NAS),将兔分为正常组(NAS=0)、单纯性脂肪肝(SS)组(NAS=1,2)、交界组(NAS=3,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NAS≥5)。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评估NAFLD不同分组及肝纤维化不同分期间肝脏SWE弹性模量值的差异,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WE对不同程度NAFLD及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
结果
实验结束后共54只兔存活。其中,正常组11只、SS组8只、交界组19只、NASH组16只。肝纤维化分期中,S0期32只、S1期7只、S2期9只、S3期6只。以弹性模量平均值≥6.42 kPa诊断NAFLD,以弹性模量平均值≥8.64 kPa区分SS组与NASH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0.969,敏感度分别为60.5%、93.8%,特异度分别为100%、87.5%。以弹性模量平均值≥6.53 kPa、≥8.30 kPa、≥12.38 kPa分别诊断≥S1期、≥S2期、S3期肝纤维化,AUC分别为0.910、0.961、0.974,敏感度分别为90.9%、100%、100%,特异度分别为84.4%、82.1%、89.6%。
结论
SWE对评估NAFLD及含有NAFLD的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价值。
Select
论著
全容积ADC直方图评估乳腺癌淋巴管侵犯的价值
曾蕾 周霖
2019, 42(5): 512-516.
https://doi.org/10.19300/j.2019.L70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对乳腺癌淋巴管侵犯(LVI)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女性乳腺癌病人的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LVI阳性组[19例,平均年龄(54.89±7.64)岁]和LVI阴性组[32例,平均年龄(53.66±9.12)岁],测量并记录2组乳腺癌的ADC直方图各参数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偏度值、峰度值),以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乳腺癌ADC直方图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ADC直方图各参数值对乳腺癌LVI的诊断效能。
结果
2组乳腺癌病人ADC直方图最大值和峰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VI阳性组ADC直方图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均低于LVI阴性组,且以正偏态分布为主(均P<0.05)。ADC直方图各参数值对乳腺癌LVI阳性的诊断效能中最小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17),且敏感度(89.47%)及阴性预测值(92.59%)最高;而偏度值的特异度最高(87.50%)。
结论
全容积ADC直方图对乳腺癌LV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DC最小值与偏度值各具较优的诊断效能。
Select
论著
剂量指数在成人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唐世龙 刘波 刘先凡 吴兰 刘代松 何玲
2019, 42(5): 517-520.
https://doi.org/10.19300/j.2019.L69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剂量指数(DRI)在成人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选取胸部CT检查志愿者100名,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低剂量组:男28名,女22名,平均年龄(37.2±5.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1.4±1.1;DRI预设为12,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管电压120 kV,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进行后处理。对照组:男27名,女23名,平均年龄(34.8±6.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1.7±0.9;DRI预设为18,其余参数与低剂量组相同。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析比较2组影像的信噪比(SNR)、噪声值、主观评价得分、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等。
结果
低剂量组志愿者影像SNR、CTDIvol、DLP、ED、主观评价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噪声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志愿者影像主观评价得分均达3分及以上(P<0.5)。
结论
DRI选择适当,在不影响诊断结果的情况下可大幅度降低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Select
论著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纤维化的HRCT表现
梁毅 谢标林
2019, 42(5): 521-525.
https://doi.org/10.19300/j.2019.L65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HRCT影像特征对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纤维化(RBF)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RBF病人[男14例,女2例;平均年龄(65±7)岁]与16例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RB-ILD)病人[男15例,女1例,平均年龄(62±8)岁]资料。采用t检验、χ
2
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肺气肿HRCT类型和肺间质改变HRCT表现的分布特点。
结果
RBF组病人肺气肿HRCT类型以间隔旁型和混合型为主,RB-ILD组以小叶中央型和无肺气肿为主,2组病人肺气肿HRCT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F组有网状影者多于RB-ILD组,RB-ILD组有小叶中心性结节者多于RBF组(均P<0.05)。2组间磨玻璃样影、支气管壁增厚、空气潴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BF组病人网状影主要分布于上叶或混合分布,而RB-ILD组病人网状影主要分布于下叶。2组病人磨玻璃样影以弥漫分布或下叶居多,小叶中心性结节分布则以上叶或混合分布居多。
结论
RBF的HRCT特征性表现为以上肺分布为主的肺气肿,伴邻近胸膜下肺间质轻度网状改变。结合HRCT表现与吸烟史可对RBF病人进行初步影像诊断。
Select
论著
动态增强MRI鉴别长骨中心型高低级别软骨肉瘤的价值
谭敏仪 曾燕妮 袁强 吴志成 严宗伟
2019, 42(5): 526-530.
https://doi.org/10.19300/j.2019.L69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可否通过常规MRI和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鉴别高、低级别软骨肉瘤。
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中心型软骨肉瘤病人。低级别组20例,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48±8)岁;高级别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1±7)岁。全部病人均行常规MR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检查,对肿瘤MRI影像征象进行评估,包括标准MRI影像和通过后处理软件观察肿瘤的强化模式和TIC类型。采用t检验比较2组肿瘤最长径,Fisher精确检验比较高低级别软骨肉瘤组间TIC类型分布差异。
结果
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的肿瘤最长径分别为(7.3±5.8) cm、(13.1±6.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4,P=0.004)。低级别软骨肉瘤的肿瘤强化程度轻且强化缓慢,边缘轻度线状强化或无明显强化, TIC曲线分布以Ⅰ型(13例,65.0%)、Ⅱ型(5例,25.0%)为主。高级别软骨肉瘤早期即出现结节状、花环状显著强化,强化持续时间长,TIC曲线分布以Ⅱ型(4例,22.2%)、Ⅲ型(11例,61.1%)为主。2组TIC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
结论
常规MRI和动态增强MRI是鉴别长骨高低级别软骨肉瘤的重要辅助手段,可有助于鉴别高低级别软骨肉瘤。
综述-神经与头颈放射学
Select
综述-神经与头颈放射学
基于影像组学的人工智能在脑胶质瘤MRI诊断中的应用
李惠明 张军
2019, 42(5): 531-534;546.
https://doi.org/10.19300/j.2019.Z70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影像组学能够从影像大数据中挖掘潜在的信息以利于实现精准医疗。基于影像组学的人工智能(AI)技术能实现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代替人工高效地进行数据挖掘。医学影像学的AI技术能有效辅助放射科医生对脑胶质瘤的MR影像诊断。综述基于影像组学的AI技术在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鉴别诊断、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Select
综述-神经与头颈放射学
APT在胶质瘤假性进展与复发鉴别中的应用
杨粤龙 黄飚
2019, 42(5): 535-538.
https://doi.org/10.19300/j.2019.Z69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常辅以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治疗后呈现的假性进展与肿瘤复发在常规MRI中表现极为相似,两者在临床上难于鉴别。酰胺质子转移(APT)技术通过检查组织中的酰胺质子含量对鉴别两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就APT在胶质瘤假性进展与复发鉴别中的应用,以及相比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PET技术的优势予以综述。
Select
综述-神经与头颈放射学
皮髓质静脉征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耿立娜 袁涛 全冠民 李雪庆
2019, 42(5): 539-542.
https://doi.org/10.19300/j.2019.Z69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皮髓质静脉征是指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上大脑半球皮质及髓质静脉低信号较对侧增多及增粗,可以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脑组织缺血状态的动态演变、评估周围侧支循环状态、预测缺血半暗带以及评价病人临床预后等。就AIS时SWI序列显示的显著突出静脉征、不对称显著皮质静脉征和深髓质静脉征等皮髓质静脉征的研究进展,以及皮髓质静脉征与AIS预后相关的侧支循环、最终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及出血性转化等因素予以综述。
Select
综述-神经与头颈放射学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MRI研究进展
吴菲 王卫卫 刘含秋
2019, 42(5): 543-546.
https://doi.org/10.19300/j.2019.Z70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是一类严重的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累及范围广、病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在CIDP的诊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从形态及功能学方面直接显示及评估周围神经病变。目前研究热点多集中于T2加权抑脂成像及基于扩散的MR成像。就CIDP的MRI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Select
综述-神经与头颈放射学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陈婧 陈杰
2019, 42(5): 547-550;592.
https://doi.org/10.19300/j.2019.Z70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有组织内蛋白质、葡萄糖、谷氨酸、肌酸等内源性代谢物含量或浓度的改变。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成像通过检测这些代谢物的变化,实现脑肿瘤、脑梗死、脑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就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进展、制约因素和发展前景予以综述。
Select
综述-神经与头颈放射学
MRI在Graves 眼病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段淼 陈钰 张竹花 金征宇 王怡宁
2019, 42(5): 551-555.
https://doi.org/10.19300/j.2019.Z74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raves眼病(GO)是目前成人最常见的眼眶疾病之一。MRI是GO的主要辅助检查手段,不仅可以辅助疾病诊断,还能有效评估疾病活动性分期,对疗效预测也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脂肪抑制序列、T1增强脂肪抑制序列、动态增强MRI、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度比值(SIR)和T
2
mapping等技术可以对GO的活动性分期及疗效预测提供更多信息。就MRI在GO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Select
综述-神经与头颈放射学
DCE-MRI及IVIM-DWI在头颈部恶性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范文骏 马林
2019, 42(5): 556-560.
https://doi.org/10.19300/j.2019.Z67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通过定量描述组织内血流灌注、水分子扩散等信息,能够先于形态学改变反映组织生理、病理状态变化。近年来,DCE-MRI及IVIM-DWI单独或联合应用在头颈部恶性肿瘤(HNC)鉴别诊断、早期疗效评估、预后预测、残留或复发判定、唾液腺功能放射性损伤监测等方面均展现出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就DCE-MRI及IVIM-DWI在HNC诊疗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综述-腹部放射学
Select
综述-腹部放射学
肝脏乏血供病变的Gd-EOB-DTPA MRI表现
李晓明 刘晨 王健 蔡萍
2019, 42(5): 561-564.
https://doi.org/10.19300/j.2019.Z67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肝脏乏血供病变的常规影像表现相似,故术前对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MRI是肝脏病变诊断最有价值的成像方法,利用非特异性细胞外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在肝胆期可以被肝细胞特异性摄取的特点,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就多种肝脏乏血供良恶性病变的病生理特点及Gd-EOB-DTPA的MR影像征象予以综述。
Select
综述-腹部放射学
DWI技术在肝外胆管细胞癌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牛雅欣 刘爱连 李烨
2019, 42(5): 565-568.
https://doi.org/10.19300/j.2019.Z70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外胆管细胞癌(EHCC)是第二大原发性肝胆系统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反映组织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常用无创性成像方法。近年来,DW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峰度成像(DKI)等衍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EHCC的诊断、病理分期预测和监测以及疗效评估。就DWI及其衍生序列对EHCC应用的研究进展以及局限性和应用前景予以综述。
Select
综述-腹部放射学
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影像诊断
曹佳鑫 靳二虎
2019, 42(5): 569-574.
https://doi.org/10.19300/j.2019.J69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胆管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胆漏、胆汁瘤、胆管狭窄及胆管结石。影像检查是发现及诊断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主要方法,不同的影像检查技术显示胆管异常或管腔内病变的准确性存在差异。综述常见胆管并发症的形成原因、检查技术及影像诊断现状,以加深对其影像表现的认识。
Select
综述-腹部放射学
孕妇急性阑尾炎的MRI诊断价值
杨希 陈光
2019, 42(5): 575-578.
https://doi.org/10.19300/j.2019.Z69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阑尾炎是孕期最常见的非产科外科急症。MRI采集速度的提高及运动伪影不敏感技术的应用,使其成为孕妇急性腹痛有价值的检查手段。MRI可显示正常阑尾及急性阑尾炎,也可准确诊断诸多腹部和盆腔疾病。就孕妇急性腹痛的MRI检查技术、孕妇阑尾正常MRI表现、阑尾炎的诊断标准和MRI表现,以及常见鉴别诊断疾病的MRI表现等进行综述。
综述-泌尿放射学
Select
综述-泌尿放射学
fMRI评价移植肾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陈丽华 张雪宁 沈文
2019, 42(5): 579-583;597.
https://doi.org/10.19300/j.2019.Z72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肾移植术后及时准确地评价移植肾功能受损至关重要,并发症的早期准确鉴别有助于及时干预及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目前多种扩散成像、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动脉自旋标记(ASL)等功能MRI技术已用于评价移植肾功能,可以从肾脏水分子扩散、血氧水平及血流灌注微观角度等方面对肾功能进行评估。就多种功能MRI技术对移植肾功能的评价、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鉴别作一综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及思路。
标准与解读
Select
标准与解读
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中MRI辅助特征的解读
吕蓉 于长路
2019, 42(5): 584-592.
https://doi.org/10.19300/j.2019.B69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增强MRI是临床常用的对肝细胞癌(HCC)进行准确诊断和分期的无创性检查方法。HCC的典型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和门静脉/平衡期廓清,但直径<20 mm的结节常表现为非典型的强化模式。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描述了一些影像辅助特征来帮助诊断,包括非特异性恶性特征(轻至中度T2高信号、DWI扩散受限、病灶中乏脂、病灶中乏铁、直径增加小于阈值生长和晕环状强化)及HCC特异性征象(病灶内含脂、结节中结节、马赛克结构和出血)。现就上述MRI影像辅助特征进行详细阐述。
Select
标准与解读
《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对比剂安全委员会2018年指南》对比剂使用后急性肾损伤部分的解读
陶舒敏 张龙江 吴献华
2019, 42(5): 593-597.
https://doi.org/10.19300/j.2019.B74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SUR)对比剂安全委员会(CMSC)更新了2011指南中的对比剂使用后急性肾损伤(PC-AKI)的部分内容。本文对其进行解读,主要包括术语的使用、PC-AKI的危险因素、是否停用肾毒性药物、接受对比剂的糖尿病病人中二甲双胍使用注意点、水化或药物预防PC-AKI及接受对比剂注射后病人透析时间窗的调整。
临床探究与评析
Select
临床探究与评析
阴道斜隔综合征的MR影像特征
徐生芳 杨磊 钱吉芳 岳松虹 张金龙 朱大林 赵丽 杨爱萍
2019, 42(5): 598-601.
https://doi.org/10.19300/j.2019.L69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Herlyn-Werner-Wunderlich综合征)的MR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宫腔镜、腹腔镜及手术证实的14例先天性阴道斜隔病人的MRI影像和临床资料,依据美国生育学会(AFS)阴道发育异常分类对阴道斜隔综合征进行影像学诊断及分型。
结果
本研究确诊阴道斜隔综合征14例,其中2例为阴道斜隔Ⅱ型,其他均为阴道斜隔Ⅰ型。MRI均表现为双子宫、双宫颈畸形,且同时合并有患侧肾脏缺如,患侧宫颈与其相通的阴道积血、扩张,T1WI呈高信号,T2WI 呈低或混杂信号。
结论
阴道斜隔综合征的MRI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MRI能更准确地评估其类型及相关并发症并做出客观诊断,可作为术前影像评估的最佳有效的检查方法。
Select
临床探究与评析
1例儿童少见胃间质瘤伴肝脏转移的能谱CT表现并文献分析
侯志彬 赵丽 王春祥
2019, 42(5): 602-605.
https://doi.org/10.19300/j.2019.L70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能谱CT影像在儿童胃间质瘤伴肝脏转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证实的胃间质瘤伴肝脏转移患儿的临床和能谱CT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分析。
结果
能谱CT能清晰显示患儿原发胃间质瘤和肝脏转移病灶。增强后动脉期显示低能量条件下(70 keV以下)原发病灶、正常胃壁与肝脏转移灶能谱衰减曲线的斜率及走行基本吻合,高能量条件下(80 keV以上)三者稳合更高。直方图显示原发病灶与正常胃壁重叠程度最高,原发病灶和肝脏转移灶重叠程度部分吻合。散点图显示原发病灶和正常强化胃壁散点分布比较接近。胃间质瘤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能谱衰减曲线走行均位于正常胃壁的上方。病理诊断结果为胃间质瘤伴肝脏转移。
结论
能谱CT曲线斜率以及直方图和散点图重叠程度能准确判断儿童胃间质瘤原发灶和转移灶是否具有同源性,根据不同单能量能谱斜率走行对照可初步进行肿瘤的分级。
国际期刊连线
Select
国际期刊连线
Radiology科学论著摘要(2019年7月、8月杂志)
张敏鸣
2019, 42(5): 606-619.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国际期刊连线
European Rdiology科学论著摘要(2019年7月、8月杂志)
吴宁
2019, 42(5): 620-632.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