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肺疾病专题
  • 肺疾病专题
    郭佑民 金晨望
    2018, 41(6): 627-628. https://doi.org/10.19300/j.2018.S6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肺疾病专题
    朱慧 王希明 郁义星 胡春洪
    2018, 41(6): 629-632. https://doi.org/10.19300/j.2018.L6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能谱CT成像参数与肺腺癌病理上的浸润性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 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的资料,共计60例,免疫组化均包含Ki-67,术前均已行宝石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扫描。其中纯磨玻璃结节(pGGN)15例、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组15例、实性结节组30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别比较三组结节动、静脉期IC和Ki-67抗原表达的相关性。其中30例磨玻璃结节(GGN)分为A组,包括浸润前病变(2例)和微浸润腺癌(14例),共计16例;B组为浸润性腺癌,共计14例。比较两组腺癌动、静脉期IC和Ki-67抗原表达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中,动、静脉期IC和Ki-67抗原表达呈负相关(r1=-0.749,P1=0.000;r2=-0.624,P2=0.000);pGGN组动、静脉期IC和Ki-67抗原表达无相关性(P>0.05);mGGN组和实性结节组的动、静脉期IC和Ki-67抗原表达呈负相关(r1=-0.754、-0.617 ,P1<0.05;r2=-6.09、-0.460,P2=<0.05)。A组Ki-67抗原表达小于B组(P=0.001),两组动、静脉I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腺癌能谱CT相关参数和KI-67抗原表达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在评估肿瘤增殖能力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但在诊断GGN浸润程度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 肺疾病专题
    梁硕 宋振春 马延贺 元伟 张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伴有薄壁空腔的周围型肺癌的CT特点及征象,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2014年至2018年间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伴有薄壁空腔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45~77,平均年龄55±11岁),薄壁定义为≤4mm,排除无病理结果证实的病例。分析CT图像特点和征象,包括病灶的边缘、空腔大小,空腔壁的厚度,壁内结节,空腔分隔等。结果:病灶位于双肺下叶的占83%(10/12),位于双肺上叶的占17%(2/12),空腔壁不规则增厚占100%(12/12),壁内结节占17%(2/12),空腔内分隔占50%(6/12),病灶边缘不光滑占92%(11/12),分叶占67%(8/12),毛刺67%(8/12),胸膜凹陷占33%(4/12),血管聚集25%(3/12),病灶周围磨玻璃密度影占17%(2/12)。2例增强检查患者壁结节明显强化。结论:伴有薄壁空腔的周围型肺癌好发于双肺下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提高此疾病临床诊断。
  • 肺疾病专题
    杨淑杰 张治国 宫毅 李一鸣
    2018, 41(6): 637-640. https://doi.org/10.19300/j.2018.L6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非心电门控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冠状动脉钙化评价中的作用,以及影响COPD病人冠状动脉钙化的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 年12月符合COPD诊断标准且行胸部CT扫描的病人329例进行冠状动脉钙化初步评价,最终入组67例,男53例,女14例,年龄55~82岁,平均(68.71±8.1)岁。全部入组病人经薄层重组纵隔窗评估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按照CACS是否大于0分为未钙化组(CACS=0,28例)和钙化组(CACS>0,39例)。单因素分析时2组间各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对2组病人CACS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散点图分析CACS>0组病人的FEV1%与CAC OVS的相关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COPD持续时间、FEV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FEV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EV1%是CACS是否大于0的影响因素,OR=0.932(95%CI:0.893~0.972)。CACS>0组病人的FEV1%与CACS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非心电门控CT可以对COPD病人冠状动脉钙化进行评价,FEV1%是COPD病人CACS是否大于0的保护性因素。
  • 肺疾病专题
    朱琳 陈怡楠 刘靖 于红
    2018, 41(6): 641-645. https://doi.org/10.19300/j.2018.Z6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并且由于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导致病人生存率普遍较低。早期诊断对于肺癌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肺癌相关的肿瘤机制的深入研究,肺癌基质在肺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而肺癌基质的相关检测及成像方法是进一步深入研究肺癌基质的关键。总结肺癌基质中相关成分的影像表现及各种成像方法,以期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肺疾病专题
    余烨 吴华伟
    2018, 41(6): 646-649. https://doi.org/10.19300/j.2018.Z6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放射组学的研究涉及各种肿瘤性疾病的疗效评估,其在肺癌方面的研究较早、较多。综述了放射组学的基本步骤及其运用,总结了放射组学涉及的各种重建方式、放射组学特征,归纳了放射组学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肺癌疗效评估、肺癌复发转移评价的最新进展情况。
  • 肺疾病专题
    梁清华 林明明 张军 于华龙 张传玉
    2018, 41(6): 650-652. https://doi.org/10.19300/j.2018.Z6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影像组学(radiomics)技术在可视化、精准定量化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高通量地从CT、MRI、PET等方面提取并分析大量高级的定量影像学数据,最终通过肿瘤异质性对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分型及分期、转移、基因表达、疗效评估以及预后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价值,加快了肿瘤学的临床和转化研究。本文从影像组学协助肺癌诊断、评估治疗反应及预测患者预后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对肺癌影像组学的认识。
  • 肺疾病专题
    刘春明 张洪 李一鸣
    2018, 41(6): 653-657. https://doi.org/10.19300/j.2018.B6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2017年,基于对Fleischner学会成员的医学文献和专家意见所作的系统性研究,该学会推出了关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诊断标准的白皮书,内容涵盖IPF的临床评估、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标准、多学科诊断等,提供了一种诊断IPF的最新方法,为疑似普通性间质性肺炎病人的临床评估提供了标准。
  • 肺疾病专题
    赵丰年 赵云晴 谢永生 闫庆娜 叶兆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原发性肺LELC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主要表现为单发的类圆形肿块,中央型1例,周围型7例;其中右肺5例,左肺3例;直径2.0~7.3cm,平均直径(4.1±1.6)cm;边界清楚,密度多均匀,4例边缘呈浅分叶状,1例伴血管包埋征,6例伴有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本组8例均表现为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2例伴小斑片状液化坏死。结论 原发性肺LELC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单凭CT诊断仍有一定困难,最终确诊还需依靠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 论著
  • 论著
    张一玮 毛晨晖 有慧 窦万臣 冯逢
    2018, 41(6): 662-667. https://doi.org/10.19300/j.2018.L5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颞叶癫痫致痫灶3 T和7 T MR成像差异,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以确定7 T MRI在呈现、检测病变以及精确定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共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确诊的34例颞叶癫痫病人[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27±8)岁]及5名正常对照(男3名,女2名;平均年龄27岁),均行术前3 T和7 T MR扫描,全部病人均获术后病理结果。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术前影像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对病理为海马硬化(HS)者的海马内部结构进行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对3 T和7 T MRI上双侧海马内部结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诊断为HS者24例,其中20例在3 T及7 T MRI上诊断明确,4例MRI术前诊断欠明确。3 T 和7 T MRI上,患侧海马内部结构评分均低于正常侧(P<0.001)。7 T MRI上海马内部结构评分均高于3 T MRI(P<0.05)。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6例(FCD Ia 2例、FCDIIIa 3例、FCDIIId 1例)。颞叶FCD Ia在3 T 及7 T MRI上均未发现,FCDIIIa及FCDIIId海马区病灶在3 T MRI及7 T MRI上均清楚显示。海马、颞叶占位4例(节细胞胶质瘤2例,脑膜瘤1例,左侧杏仁体部分区域胶质细胞增生1例)在3 T和7 T MRI均清楚显示。对5例正常对照脑部结构的显示,7 T MRI优于3 T MRI。结论 典型病灶在3 T及7 T MRI均可发现,7 T MRI对海马内部精细结构的显示优于3T MRI;不典型病灶7 T MRI能够更好地显示解剖精细结构,但有些病灶如FCD Ia提高场强后仍无法分辨。
  • 论著
    胡仕北 周鹏 何长久 陈晓丽 夏谦 刘舫 李德珊
    2018, 41(6): 668-671. https://doi.org/10.19300/j.2018.L5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碘对比剂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收集行CTPA的受检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27人,女23人,年龄31~77岁,平均(55.1±8.4)岁,管电压80kV,碘海醇30ml(含碘量300mg/ml);对照组:男24人,女26人,年龄30~72岁,平均(54.3±7.1)岁,管电压100kV,碘普罗胺30ml(含碘量370mg/ml)。两组间肺动脉强化CT值、噪声值、信噪比(SNR)、有效剂量(ED)、碘摄入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图像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1,P>0.05)。实验组肺动脉强化CT值、噪声值[(336.6±41.0)HU、(15.0±2.5)HU]明显高于对照组[(301.4±36.2)HU、(10.4±1.5)HU],SNR(23.6±5.8)明显低于对照组(29.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8、0.660、1.061,P<0.05)。实验组、对照组ED分别为(1.8±0.2)mSv、(3.9±0.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61,P<0.05)。实验组碘摄入量(9.0g)较对照组(11.1g)降低了约18.9%。结论 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碘摄入量在CTPA中是可行的,能明显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 论著
    展影 屈瑾 安颖颖 雷新玮
    2018, 41(6): 672-676. https://doi.org/10.19300/j.2018.L5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mDIXON Quant脂肪定量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诊断明确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3名,20名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者均行双侧骶髂关节常规扫描、mDIXON Quant检查。观察患者的影像表现、BASDAI评分、实验室指标将患者分为3组:早期活动组、慢性活动组、非活动组,在mDIXON Quant序列脂肪分数映射图中测量三组骨髓水肿区、脂肪沉积区以及四组病变外区的脂肪分数,比较早期活动组、慢性活动组骨髓水肿病灶以及慢性活动组、非活动组的脂肪沉积病灶脂肪分数的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间病变外区骨髓的脂肪分数的差异。结果 骨髓水肿灶的脂肪分数:慢性活动组高于早期活动组,脂肪分数分别为(30.0±10.6)%、(20.3±10.2)%,脂肪沉积区的脂肪分数:非活动组高于慢性活动组,脂肪分数分别为(89.4±1.1)%、(81.6±1.7)%,病变外区骨髓的脂肪分数,四组间脂肪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P>0.05)。结论 mDIXON Quant技术通过测量脂肪分数,可以量化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区、脂肪沉积区的脂肪含量,在判断病情变化中具有价值。
  • 论著
    王爽 兰晓玲 郭金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会阴联合经腹超声对子宫下段瘢痕愈合情况的诊断效果及对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妊娠晚期孕妇70例,40例既往有剖宫产史孕妇为观察组,30例初次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均给予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检查,对比子宫下段厚度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观察组40例孕妇中,I级愈合22例(55.0%),II级愈合13例(32.5%),III级愈合5例(12.5%),经腹联合阴道超声对子宫下段瘢痕检出率为100.0%,显著高于单纯经腹超声检出率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07);I~III级愈合孕妇子宫下段厚度分别为(4.19+0.54)mm、(1.86+0.77)mm、(0.94+0.23)mm,随着瘢痕愈合分级增加,子宫下段厚度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级愈合分娩方式、术中和产后24h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I级愈合组相比,II级愈合孕妇剖宫产比例升高、术中和产后24h出血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I级愈合组相比,III级愈合孕妇剖宫产比例升高、术中和产后24h出血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联合经腹超声诊断子宫下段瘢痕检出率高,据此进行瘢痕愈合分级临床符合度好,对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会阴联合经腹超声显示子宫瘢痕II~III级愈合的孕妇提倡剖宫产。
  • 综述-神经与头颈放射学
  • 综述-神经与头颈放射学
    徐凯 张俊峰 刘恒 周波 薛巍 张伟国
    2018, 41(6): 681-685. https://doi.org/10.19300/j.2018.Z6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微血管高通透性是脑胶质瘤的典型病理特征,与肿瘤恶性程度、分子分型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由于采用外源性钆对比剂,传统灌注MRI检查可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和体内钆沉积,其安全性受到质疑。非对比剂灌注MRI不仅能够无创、定量、动态地评价肿瘤微血管血液动力学特征,而且安全性高,患者接受度好,现已逐渐应用于科研及临床工作中。本文着重于非对比剂MRI技术,综述灌注MRI评价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综述-神经与头颈放射学
    罗莎 钟维佳
    2018, 41(6): 686-689. https://doi.org/10.19300/j.2018.Z6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性脑病(HE)是一种可逆性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发病率较高。目前关于HE诊断的相关研究主要致力于寻找神经系统异常的生物标志物。采用多种功能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HE病人楔前叶(PC)存在结构、功能等异常,且PC的异常程度与HE病人临床表现、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及生化指标密切相关。就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扩散张量成像(DTI)、MR波谱成像(MRS)等成像技术对HE病人PC的改变及其特点的研究进行综述。
  • 综述-神经与头颈放射学
    施洋 张国福
    2018, 41(6): 690-695. https://doi.org/10.19300/j.2018.Z5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胎儿后颅窝区结构发育情况是常规产前检查的重要内容,产前的准确诊断是产后干预及治疗的关键。MRI较超声可以更全面、直观地显示后颅窝区形态特征及细微结构,通过信号强度的差异辨别病灶的性质,并且能够进一步完善甚至更正超声的诊断。目前MRI已成为产前监测胎儿后颅窝区结构发育情况的主要手段,特别是三维MRI重组、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皆可提供更丰富的胎儿后颅窝区结构信息。就MRI对胎儿后颅窝区畸形产前诊断的应用予以综述。
  • 综述-神经与头颈放射学
    肖渤瀚 叶兆祥
    2018, 41(6): 696-699. https://doi.org/10.19300/j.2018.Z6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主要的治疗方法,而放疗敏感性是决定放射治疗疗效和预后的主要因素,在放疗前或放疗早期准确预测肿瘤放疗敏感性,据此制订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帮助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目前,多种功能MR成像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预测中。综述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等成像序列在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性中的研究进展。
  • 综述-腹部放射学
  • 综述-腹部放射学
    黄国权 王光彬
    2018, 41(6): 700-704. https://doi.org/10.19300/j.2018.Z6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腹腔神经丛与腹部脏器的功能和痛觉密切相关,腹腔神经丛在治疗腹部顽固性疼痛及恶性肿瘤分期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影像检查可以对腹腔神经丛的显示和疾病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磁共振周围神经成像可对腹腔神经丛微细结构进行成像。从腹腔神经丛的正常表现和肿瘤侵犯方面阐述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在腹腔神经丛的研究进展。
  • 放射技术学
  • 放射技术学
    张征委 金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ontrast-enhanced spectral mammography,CESM)是乳腺影像检查技术的最新进展之一。本文回顾了当前的文献,通过系统地阐述CESM技术、应用与局限性,来看这种创新技术的未来。
  • 分子成像
  • 分子成像
    陈羲 辛军
    2018, 41(6): 709-711. https://doi.org/10.19300/j.2018.Z6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通道蛋白(AQP)在细胞跨膜转运的各个环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部分亚型在肝脏中表达丰富,通过转运多种小分子溶质参与肝脏代谢的不同环节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的中间过程,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AQP的表达与定位会发生改变。本文针对肝纤维化病程中AQP不同亚型的生理生化特征,从分子水平概述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并对以AQP为靶点进行肝纤维化分子成像的临床前期研究进行综述
  • 临床探究与评析
  • 临床探究与评析
    樊红光 史大鹏
    2018, 41(6): 712-716. https://doi.org/10.19300/j.2018.L6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鼻腔及鼻窦粒细胞肉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提高粒细胞肉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报道3例经病理确诊的鼻腔及鼻窦内粒细胞肉瘤的影像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鼻腔及鼻窦粒细胞肉瘤CT上呈等密度,浸润性生长,常累及相邻结构,如咽腔、咽旁、眶内及颅内等,病变区骨质破坏吸收,无硬化改变;MRI上病变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中重度强化,周围环形强化程度较高。结论 鼻腔及鼻窦软组织肿瘤伴有邻近多个结构受累、骨质破坏,并有白血病病史的病人,要考虑到粒细胞肉瘤的可能性;白血病病史不明确,但影像表现典型,建议积极做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仍需与病史、病理相结合。
  • 国际期刊连线
  • 国际期刊连线
    于红
    2018, 41(6): 717-733.
  • 国际期刊连线
    刘文亚
    2018, 41(6): 734-749.